【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召开。党史教育专家、优秀建议人、基层建议征集工作者、职能部门代表、法学专家、青年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坚持建议征集工作的一切成绩来源于人民,一切成果要惠及于人民。
37年提建议的“老法师”
优秀人民建议提出者代表罗克平发自肺腑地讲述了他在参与人民建议征集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的三个“有幸见证”:有幸见证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构“从无到有”;有幸见证了人民建议征集内容从“起步”到“丰富”;有幸见证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从“优”到“精”。
早在37年前,罗克平就开始提建议,但是只是在报纸上呼吁,“落地”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可喜的是,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访办正式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去年的今天,2020年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成立……我们建议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娘家’。”
近年来,人民建议征集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围绕建议的背景、操作的可行性等与罗克平进行深入探讨和反复沟通。比如,今年5月他提出的《关于在地铁黄陂南路站设立中共二大会址指示牌的建议》,就得到了申通公司的积极沟通和迅速落实。在人民建议征集这条“绿色通道”上,他提出的关于医保、民政、养老等建议,直接摆上了市领导的办公桌;从提出建议到解决问题,最快的一次不到半天时间,这些都是他以前不能想像的。
“人民建议使我的‘夕阳红’生活更加多彩!很有幸,与人民建议征集共美好!”这是罗克平的心里话。
“金点子”变“金钥匙”
“在广渠道、多形式征集建议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建议成果转化。”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任孟涛介绍,在“怎么旧改听我说”活动中,针对居民关于“房源选择面窄的建议”,经多方协调,新增4处不同区域、不同规格的房源供居民选择;在“三门路下立交通车”活动中,针对市民提出的人车分流,公交、地铁换乘不便等建议,在横跨淞沪路、闸殷路和三门路的五路交叉口建造了一个钻石形的空中连廊,既方便居民过街,也与周边办公楼、公交枢纽、轨交站点、地下空间等无缝衔接,为市民打造了可漫步、宜休憩的“城市客厅”。
孟涛真切地希望,以人民建议征集立法为契机,不断创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模式,让群众“金点子”都能转化为治理“金钥匙”,让主动征集成为重大民生决策的前置性程序,让想建言、会建言成为公民普遍素养,让征集工作有人干、干得好成为常态,在全社会营造形成人人参与人民建议征集的良好生态。
会听见更多青年的声音
上海青年汇智团是团市委牵头,为关心青年事务、乐于议事惠民的青年们搭建的有序参与平台。去年11月2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与团市委合作,在团市委设立了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上海青年汇智团成为了本市人民建议征集网络中重要的一环,青年参与的舞台变得更广更大、青年的声音将让更多人听到。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职员张志伟作为汇智团的一员,深受鼓舞,充满期待。去年以来,他不仅通过“参与”,深入了解了人民建议征集,还通过“体验”,对上海这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情。
“人人都是城市软实力。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青少年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更加责无旁贷。”他期待,通过人民建议征集,青年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谋划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创造这座城市的新奇迹,让青年和城市共成长,城市和青年共精彩!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